目前分類:工作日誌 (20)
- Oct 27 Mon 2008 20:16
網管節能武器─Virtual Server
- Sep 09 Tue 2008 22:49
苛政猛於虎
- Sep 06 Sat 2008 10:32
求職小品─有趣的決策3
- Sep 03 Wed 2008 21:46
求職小品─有趣的決策2
- Sep 02 Tue 2008 23:24
求職小品─有趣的決策1
- May 17 Sat 2008 11:54
The thinking in my mind
Dear sir,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to take notice of this letter. I am happy to hear TSMC's growth and keep high reputation as usual.
As a little screw of this great machine, I had paid much energy and time in it, not really care of my life scale between myself and work though, responsibility of an engineer triggered me to enhance ability of myself, to communicate with users skillfully, to study system and networks ceaselessly, to plan much more goals in future,etc. But I found something more important as time goes by, to take care of my health and my family, to find out my career path not work path, to get better finanial policy reducing my worry about future life, to do something that give me sense of achievements, not fighting in grey area.That's why I decided to leave TSMC after a long time consideration and baking a screw to be a knife, a free lancer.I am not really want to leave employee's position, but much worry about how many screws and elements of this great machine will think about the same thing."Work smart" should not be only way to solve all problems and lead screws to "work hard" as result, best employer should put screws in right place and lead screws to do right thing in clear areas, and worry what they are worrying about, TSMC is the best employer in Asia, I think she will be the best employer in the world if all elements in this machine get welfare through the spirit with good fortune.
Best Regards,
- May 16 Fri 2008 17:50
日月光(ASE)某位工程師,離別感言(舊信)
我將在8/31結束我在日月光的工作,然後我將到中山大學讀書。
我要感謝很多在我於日月光工作期間幫助我的人。非常高興能與你們合作超過兩年的時光。
我在2000/3/13進到日月光,這幾乎是我自陸軍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僅做了一個月),在這兩年當中,我學到很多事情。
第一,日月光的階級意識不是非常明顯,經理、職員和助理之間的差異是潛在的,在日月光的工作氣氛大致上是很和諧的,這也是我為什麼能在此超過兩年的原因。
最大收穫。這工作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在未來全球化的競爭市場上與他人競爭。在封裝產業工作可以學習到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的知識,從晶圓製造到上板,對於機械工程背景的工程師而言,這是切入電子工程的一個捷徑。
第三,我在大學和研究所學的是機械工程,工作上的經驗使我了解其它的科目對一位工程師是同樣重要的。我在學校不喜歡化學,但是我們在這用到很多化學的材料,工程師需要有材料的相關知識,這使我了解學校學的知識有何應用,同時我在上班時候還自修很多半導體的相關知識。這些都是我在日月光兩年的收穫。在大公司工作也可讓我知道在一間企業其它部門的功能,像是人資、生產管理、倉儲管理和很多的事情,日月光是間有制度的公司,也許有人不認為如此,如果跟某些其它公司來說,日月光的確在很多部門還是比較有制度的。
生產線的人同樣也不清楚這一點,所以有很多繁雜之事都要製程工程師去處理。在我在日月光的第一年,大部份時間都是處理生產線發生的異常。
我常接到從生產線打來的電話說:「有一批貨有出水不良,我們要怎麼辦?」我能怎麼辦?不是退貨就是放寬規格。
這不是QA工程師該做的嗎?為什麼生產線不自己去找QA工程師談放寬的規格?
為什麼我必須替生產線放寬產品規格?為什麼生產線的人不能替自己造成的問題負責?
在我第一年的大部份時間就是日復一日地簽停止放行單,這不是生產線主任就可以做的工作嗎?
我假設製程工程師的工作是類似研發工程師,但是除了新製程和新材料的導入之外,我們還必須處理所有生產線發生的雜務和麻煩。
像是一些他們找不到路單、釘架不夠用、他們設錯數、他們不知道產品該出貨到哪裡。
我們工程師大部份的精力就耗在這些發生在生產線上無聊又重覆的事情。
在被這些雜事糾纏之後,我不認為製程工程師還會有興趣去學習封裝技術的相關新知。
因此,當我們真正遇到來自客戶抱怨的重大異常時,我們反而不知該如何解決,如同n-Vidia的個案,我們因此失去了一個大客戶。
工程師被太多細小瑣事纏身,然後他們沒有能力解決真正需要工程師處理的異常,我們甚至可以說是專業能力不足。
我認為,一位工程師應該被訓練有能力處理大麻煩,而不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換句話說,工程師的能力應該以對材料、製程、設備的知識為基礎,而不是在處理繁雜的行政程序上。彼得杜拉克認為企業應該減少知識工作者的雜務,因為他們對公司的貢獻不在於處理這些瑣事。
日月光是否視工程師為知識工作者呢?
當我們導入新材料時,我們最常做的就嘗試錯誤。我們試著用不同的材料和製程比較它們可靠度的結果。
我們總是盲目地做著客戶要求的實驗,很多工程師並沒有足夠的知識背景說服客戶這是不需要做的,因為他們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
工程師不斷地虛耗在一些瑣事上面,又無法在知識上有成長。
當他們發現到這一點時,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另外在他們職業生涯中找新的出路。
如果我們真的希望工程師們能在工作中拓展知識,我們應該訓練生產線的人獨立處理某些事。
至少,我不認為簽"暫停放行單"或是將缺點碼調成晶粒差異或是去數製程中損失多少顆晶粒,還是將作業指示釘在路單上可以幫助工程師擴展他們的知識。
我想,公司每個月花三萬元請一位工程師也不希望他只是處理這一類的事情。
到底製程工程師的職務上的定義為何?應該定位為研發或是製造?
如果將PE定位為製造,我們就應該減少研發的負擔;
如果將PE定位為研發,我們就應該減少生產線發生的瑣事處理。
不管是定義在哪一方面,我認為,一位工程師應該將他職務焦點放在提升專業知識與能力,而不是簽通知單,調帳,釘路單,造假資料或是收拾殘局上面。
然而,日月光的工程師卻花費他們80%的時間在這類的雜務上面。
儘管一位製程工程師大部份的時間都是處理生產線上發生的異常,然而,季考核的分數卻是根據你產出報告的數量為依據。
考核可以做量化的評核是非常好的事,然而項目卻和工作負擔比例不相符。我不知道經理們希望工程師如此做的目的為何。
如果我放棄處理生產線發生的異常,請他們自行解決,而我只是待在辦公室寫很多報告,我依然可以在每季的考核中拿到高分,為何我還需要被這些瑣事糾纏?
寫報告真的就是工程師的主要工作嗎?顯然地,經理們是希望我們將焦點放在在職訓練、專案處理上面。
可是,如果我們真的重視工程師知識的成長和在職訓練,我認為我們必須減少瑣事對工程師的負擔。
學習就是學習型組織工作的一部份,學習新知不應是我們額外的負擔。
有人試著透過KM的主機尋找解答嗎??你知道造成delamination的原因嗎?
你知道經過表面黏著後造成銲錫孔洞的原因嗎?當我遇到這問題時,我試著透過我們的KM主機尋找解答,可是我感到失望,我無法發現delamination和銲錫孔洞的資訊.
所以,我透過網際網路去搜尋當我在GOOGLE打入delamination, relaibility, PDF時, 我可以得到數百篇有關可靠度的文獻.?
我知道了delamination是由溼氣和熱應力造成的, 由不同的失敗模式可看出結果當我接到客戶有關於銲錫孔洞的抱怨,我也試著透過GOOGLE搜尋solder voids, SMT, PDF並且得到百篇的文獻討論由迴銲造成的銲錫孔洞.
一些公司很大方地公開他們的研究成果.我覺得我應該有信心告訴客戶,這是SMT的問題.然後我得到劉百洲的幫忙告訴我是印刷電路板上導孔經過迴銲時造成的,在我們送樣品到QA做失敗分析後, SEM顯示的確是SMT的問題而不是封裝的問題.
我解決這問題透過的是知識和專家的協助,而不是透過處理生產線的瑣事, 處理例行事務只能增加我們的經驗,可是無法增長我們的知識然而,很多的問題卻是需要透過工程師的知識來解決
我們發現有一家客戶的晶圓在切割後有腐蝕,客戶給我們很多晶圓去切割,我們的D/A工程師就一次又一次帶著晶圓去生產線切.
如果你讀過晶圓製程的教科書,教科書會告訴你,腐蝕是由蝕刻過後的化學殘留造成的.花一天的時間去切晶圓還不如花兩小時去查教科書,我們卻常整天在機台旁罰站,看著機台切著晶圓,
工程師當然覺得很辛苦以我的觀點看來,如果不告訴客戶這一點,一次又一次的切割實驗只不過是浪費我們的時間跟金錢又得不到有效的結果而已.
為何我們不拿出教科書的資訊告訴客戶,這是晶圓製造的問題??
如果晶圓廠不改善,封裝廠也無法提供有效的改善.
另一件要抱怨的是每個人都已經知道的,薪資福利。
有人曾看過網路BBS關於日月光的討論嗎?大多數的討論都在抱怨低薪資。儘管有些抱怨低薪資,日月光對於社會上不知道內情的人而言,仍享有響亮的名聲。
當我的朋友知道我在日月光工作時,他們常露出羨慕的表情問道:「喔..你應該一個月有超過五萬元吧?」我只是笑而不答。
這笑話顯示日月光的薪資低於業界人們知道的平均水準。我想對世界第二大封裝廠而言,不是一件光彩之事。至少,我們應該跟中壢廠的水準一樣吧?
中壢廠的員工早就實施週休二日有一段期間了,為什麼住台灣南部的人就必須忍受較低的薪資福利呢?
如果薪資對一位工程師沒有吸引力,他又無法在工作中成長,他會做什麼決定呢?
當然,在某些公司的工程師也是處理一些例行瑣事,可是他們得到很多股票和金錢使得他們願意留下來。
我們都聽過經理們宣告上層主管已體認到這問題,並試著改善這樣的薪資結構,當我剛進日月光時就聽過了,而且我們每一年都聽過這樣的聲明,所以我希望這次對各位的確是真的好消息。我們也知道上層主管有意提昇工程師的職稱,將專案工程師的頭銜昇為產品經理。
酒店裡的小姐也被稱作是公關經理,她們每個人都是經理。
事實上,職位上實在的收入要比職稱更為實際,一些公司助理的薪水還比日月光的工程師來得高,大學助教一個月有三萬元以上;助理教授一個月有六萬元以上。然而,這些職稱都有
助理之名。製程工程師在職訓練的目的是好的,但是以知識管理的觀點來看,OJT只能算是一文件儲存系統。
搜尋的設計是依照作者設定,如果我想要搜尋一件異常案例,我必須要知道作者是誰。
伺服器的傳輸速度太慢,當我打開一件訓練教材時,我必須等待好幾分鐘,系統常常當機。
系統設計不夠友善,員工仍沒有從系統找尋解決方案的習慣。
高層主管只想到要工程師提供很多的文件,但是我們沒有管控品質,並且未建立一方便人們使用的系統。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我們也不太能從這系統找到什麼有幫助的知識,大部份人也沒有習慣去收集資料來解決問題,我們總是矇著頭拼命做實驗,或是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去說服客戶,卻不知用現有的知識來解釋問題.
結果是大家都很累,問題還是存在,大家都用勞力密集的方法去解問題製程工程師的勞力分配不公平。黏晶工程師要從研磨管到電漿清洗,
有時候還要被三光、封模、外觀的人召喚因為發現黏晶的缺點。
然而,一些單站工程師卻只要負責一個站別。
在七廠的黏晶工程師平均的工作年資從未超過一年,因為實在是太操勞了。
這樣的勞力分配似乎是整個封裝業都是一樣,可是從沒人檢討過這樣是否公平嗎?
我建議應該一位工程師僅負責黏晶粒,一位工程師負責研磨到二光檢查,電漿清洗可歸由銲線工程師負責。
當我剛進到日月光時, 被歸屬於BCC team, BCC從當時的一週200K的產量到一日200K以上良率由99.5%提昇到99.88%以上,我一直覺得本組在製程工程處算是表現不錯的,
BCC量產第一年沒有任何一件正式客戶抱怨,在OJT及專案上的表現也都是名列前矛?
然而, 我覺得我們在PE部門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BCC的工程師從一開始的四人到最後我離開後還是四人,產品越做越多, 工程師的負擔越來越重, 公司這麼做是在逼人找新頭路
所以有點可有可無的感覺吧這種作法對於本組的士氣是一種嚴重的打擊!
看來似乎我的抱怨要比感謝詞多,我想既然我將結束工作,我應該將我想對大家說的話說出來,也許這也是你想說卻不敢說的話,我希望真的反應出很多人的心聲。
在我博士生的研究生涯中,我希望能研究網路上的知識分享和收集行為,還有如何利用資訊技術和知識管理減少工程師的雜務使企業員工都能在工作中獲得成長,而不光是消耗他們的才能最後我還是要感謝每個人,希望各位未來在日月光都能有好的薪資,在工作上也能得到成長。也許幾年以後我得到學位之後,我們還有一起工作的機會。
- May 16 Fri 2008 17:38
一個老工程師給年輕工程師的十大忠告(舊信)
..................................................................................................................................
[1]好好規劃自己的路,不要跟著感覺走!
根據個人的理想決策安排,絕大部分人並不指望成為什麼院士或教授,而
是希望活得滋潤一些,爽一些。那麼,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軌跡。從哪
個行業入手,逐漸對該行業深入瞭解,不要頻繁跳槽,特別是不要為了一
點工資而轉移陣地,從長遠看,這點錢根本不算什麼,當你對一個行業有
那麼幾年的體會,以後錢根本不是問題。頻繁地動盪不是上策,最後你對
哪個行業都沒有摸透,永遠是新手!
[2]可以做技術,切不可沉湎於技術。
千萬不可一門心思鑽研技術!給自己很大壓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這
上面,那麼註定你將成為孔乙己一類的人物!適可而止為之,因為技術只
不過是你今後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還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願意到
老還是個工程師!
[3]不要去做技術高手,只去做綜合素質高手!
在企業裏混,我們時常瞧不起某人,說他『什麼都不懂,憑啥拿那麼多錢
,憑啥升官!』這是普遍的典型的工程師的迂腐之言。8051很牛嗎?人家
能上去必然有他的本事,而且是你沒有的本事。你想想,老闆搞經營那麼
多年,難道見識不如你這個新兵?人家或許\善於管理,善於領會老闆意圖
,善於部門協調等等。因此務必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親和
力,察言觀色能力,公關能力等,要成為綜合素質的高手,則前途無量,
否則只能躲在角落看示波器!技術以外的技能才是更重要的本事!!從古
到今,美國日本,一律如此!
[4]多交社會三教九流的朋友!
不要只和工程師交往,認為有共同語言,其實更重要的是和其他類人物交
往,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當老闆或高層管理,那麼你整日面對的就是這些
人。瞭解他們的經歷,思維習慣,愛好,學習他們處理問題的模式,瞭解
社會各個角落的現象和問題,這是以後發展的巨大的本錢,沒有這些以後
就會笨手笨腳,跌跌撞撞,遇到重重困難,交不少學費,成功\的概率大大
降低!
[5]知識涉獵不一定專,但一定要廣!
多看看其他方面的書,金融,財會,進出口,稅務,法律等等,為以後做
一些積累,以後的用處會更大!會少交許\多學費!!
[6]抓住時機向技術管理或市場銷售方面的轉變!
要想有前途就不能一直搞開發,適當時候要轉變為管理或銷售,前途會更
大,以前搞技術也沒有白搞,以後還用得著。搞管理可以培養自己的領導
能力,搞銷售可以培養自己的市場概念和思維,同時為自己以後發展積累
龐大的人脈!應該說這才是前途的真正支柱!!!
[7]逐漸克服自己的心裏弱點和性格缺陷!
多疑,敏感,猶豫不決,膽怯,多慮,這些工程師普遍存在的性格弱點必
須改變!很難嗎?只在床上想一想當然不可能,去幫朋友守一個月地攤,
包准有效果,去實踐,而不要只想!不克服這些缺點,一切不可能,甚至
連項目經理都當不好--儘管你可能技術不錯!
[8]工作的同時要為以後做準備!建立自己的工作環境!
及早為自己配置一個工作環境,裝備電腦,示波器(可以買個二手的),
模擬器,編程器等,業餘可以接點活,一方面接觸市場,培養市場感覺,
同時也積累資金,更重要的是準備自己的產品,咱搞技術的沒有錢,只有
技術,技術的代表不是學歷和證書,而是產品,拿出像樣的產品,就可技
術轉讓或與人合作搞企業!先把東西準備好,等待機會,否則,有了機會
也抓不住!
[9]要學會善於推銷自己!
不僅要能幹,還要能說,能寫,善於利用一切機會推銷自己,樹立自己的
品牌形象,很必要!要創造條件讓別人瞭解自己,不然老闆怎麼知道你能
幹?外面的投資人怎麼相信你?提早把自己推銷出去,機會自然會來找你
!搞個個人主頁是個好注意!!特別是培養自己在行業的名氣,有了名氣
,高薪機會自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有合作的機會...
[10]該出手時便出手!
永遠不可能有100%把握!!!條件差不多就要大膽去幹,去闖出自己的
事
業,不要猶豫,不要彷徨,幹了不一定成功\,但至少為下一次衝擊積累
了
經驗,不幹永遠沒出息,而且要幹成必然要經歷失敗。不經歷風雨,怎
麼 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 Apr 26 Sat 2008 13:20
新經濟成本效益5─工作成就及時間管理
- Apr 04 Wed 2007 20:28
一日神話達成
http://www.ddbcinc.com/askddbc/topic.asp?TOPIC_ID=316
change SQLNET.ORA
SQLNET.AUTHENTICATION_SERVICES= (NTS) to SQLNET.AUTHENTICATION_SERVICES= (none)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shared.live.com/VIf!VWmJbs6tK-ObyYk28Q/emoticons/smile_tongue.gif)
http://www.oracle.com/technology/tech/php/htdocs/inst_php_apache_windows.html
一直出現unknown():unable to load dynamic library的訊息:
http://www.php5.idv.tw/modules.php?mod=forum&act=show&cid=11&showid=2106
PHP in Oracle函式教學:
http://st-curriculum.oracle.com/tutorial/DBXETutorial/index.htm
http://www.adj.idv.tw/phpBB2/viewtopic.php?t=601
其中的設定檔由原 apache 內定之 .htaccess ,配合htpasswd,使用方法如下:
C:\Program Files\Apache Group\Apache2\bin\htpasswd -c .htpasswd username
AuthType Basic
AuthUserFile "C:/Program Files/Apache Group/Apache2/bin/.htpasswd"
require valid-user
- May 26 Fri 2006 13:31
整體防禦作戰計畫
- Apr 19 Wed 2006 11:42
To Pig or not to Pig
在職場不做徒勞無功的事
記得以前有位同事離職前多拉了幾個人走,以為會對公司的業務造成影響,經我觀察的結果做了結論:完全沒有影響,缺人找人,
頂多資深員工辛苦點, 對公司來說,「所有員工在職時都很重要,離職後都不重要」,沒有一個員工是非留不可的,這似乎就是職場常態
近 20年以來,我長時間在美台兩地以理財專家的立埸談理財,幫助客戶及社會大眾做好理財。
我常強調做好理財的目的是錢盡其用,讓錢發揮最大的效用,一個相關的重要原則就是凡事講究划算 。
我覺得以這樣的現實觀點來看工作,和我倡議的『回到蠻荒』觀點倒是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不做徒勞無功的事,或沒有成果的事。
蠻荒的動物都能秉持這樣的原則工作。
所以依現實的原則看工作,現代人工作的目的應該只是為了能賺錢,除此以外無他。
以下是探討這類觀點的專家所提供的一些工作原則,不妨做為參考:
原則 1:工作真的只是一份工作
不要期待工作與生活能兼顧,事實上也沒幾個人能將工作與生活成功的整合起來,工作並不是生活,我們工作是為了要過生活,或保有自己所喜歡的生活。
想想看,你一天或一個禮拜能有多少時間和家人相處,或和親朋好友去做一些你喜歡做的事,就可以知道要兼顧工作與生活是不可能的。
工作只是工作,目的是為了賺錢。
原則2 :不要害怕換工作
工作既是為了賺錢,只要可能賺更多錢,或做起來更愉快、更有滿足慼,何妨就換工作?
而且,以這樣的原則換工作,收入當然會越換越多,跳槽可能也會變得稀鬆平常。
只要每次工作時都全力以赴,有稱職的表現,對雇主和業界都能交代,應該隨時可以找到下一個工作的機會。
原則 3:一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林
很多公司都聲稱他們有優渥的福利制度,包括退休金計劃。可是不斷有事實告訴我們,越來越多的人在屆滿退休之前就失去工作了。
所以爭取眼前的福利可能更實際,比較值得期待,例如包括健康醫療保障在內的團體保險、托嬰照顧、親職休假、績效獎金的分發,增加加班費或年終獎金等等。
原則4:謀生本事不厭其多
新世紀的工作與收入可能會變得不穩定,產業的興衰或輪替也會變得快速無比,在同一家企業內辛苦一輩子可能會以失業收場。
所以橫向拓展各方面的技能,會比縱向的在企業的組織內向上攀爬追求位高權重還要實際。
其實現在已有不少企業也『學會』了一些聰明的技巧,對授予好聽的高階職位並不吝惜,可以讓你擁有耀眼的頭銜,但對薪資增加並沒有多大幫助。
與其追求這種虛名,不如讓自己能具備十八般武藝可以多方面賺錢,隨時跳槽。
原則5 :做好份內工作就回家去
再提醒你,工作只是工作,公司少了你一個人的工作,照樣可以運轉下去。
踏實的學習你的工作所該具備的技能,努力做好你的工作,但不要奢望你可以憑一己之力多為公司創造多少業績或產能。
不要因此耗掉你大量的私人時間,讓自己從生活中抽離出來。
記住,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然後回家去。
原則 6:遠離辦公室政治
你工作的目的是為賺取合理的收入,而不是追求虛名與權位,所以不用在心思在辦公室政治上。
當紅炸子雞可能因改朝換代而去職走路,被冰凍的失志衰老也可能鹹魚翻身。
與其耗費時間介入這些無實際意義的辦公室鬥爭,不如多花時間在自己的家庭。
- Mar 31 Fri 2006 15:51
首作:PHP+MySQL小型系統上線
- Mar 07 Tue 2006 21:31
概念系DM
- Jan 27 Fri 2006 00:43
公司的折頁式宣導DM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spaces.msn.com/rte/emoticons/smile_tongue.gif)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spaces.msn.com/rte/emoticons/smile_party.gif)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spaces.msn.com/rte/emoticons/smile_tongue.gif)
- Nov 29 Tue 2005 20:39
三個和尚沒水吃之後
(網路文章)
三個和尚沒水吃之後……
>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總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況後,就派來了一名主持和一名書記,共同負責解決這一問題。主持上任後,發現問題的關鍵是管理不到位,於是就招聘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廟管理部來制定分工流程。為了更好地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寺廟選派唐僧等領導幹部出國學習取經;此外,他們還專門花錢請來了天主教堂、基督教會的神父傳授MBA。
> >外國的神父待了不久留下幾個屁就走了,一個屁叫BPR,一個屁叫ERP。書記也沒閑著,他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人才沒有充分利用、寺廟文化沒有建設好,於是就成立了人力資源部和寺廟工會等等,並認認真真地走起了競聘上崗和定崗定編的過場。
> >幾天後成效出來了,三個和尚開始拼命地挑水了,可問題是怎麼挑也不夠喝。不僅如此,小和尚都忙著挑水、寺廟裏沒人念經了,日子一長,來燒香的客人越來越少,香火錢也變得拮据起來。為瞭解決收入問題,寺廟管理部、人力資源部等連續召開了幾天的會,最後決定,成立專門的挑水部負責後勤和專門的燒香部負責市場前臺。同時,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寺廟提拔了十幾名和尚分別擔任副主持、主持助理,並在每個部門任命了部門小主持、副小主持、小主持助理。
> >老問題終于得到緩解了,可新的問題跟著又來了。前臺負責念經的和尚總抱怨口渴,水不夠喝,後臺挑水的和尚也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沒個準兒,不好伺候。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矛盾,經開會研究決定,成立一個新的部門﹕喝水響應部,專門負責協調前後臺矛盾。為了便於溝通、協調,每個部門都設立了對口的聯系和尚。
> >協調雖然有了,但效果卻不理想,仔細一研究,原來是由於水的需求量不準、水井數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於是各部門又召開了幾次會,決定加強前臺念經和尚對飲用水的預測和念經和尚對挑水和尚滿意度測評等,讓前後臺簽署協議、相互打分,健全考核機制。為了便於打分考核,寺院特意購買了幾個計算機系統,包括挑水統計系統、燒香統計系統、普通香客捐款分析系統、大香客捐款分析系統、挨上必死系統簡稱 IBS系統)、馬上就死系統(簡稱MS系統)等,同時成立香火錢管理部、香火錢出賬部、打井策略研究部、打井建設部、打井維護部等等。由於各個系統出來的數總不準確、都不一致,於是又成立了技術開發中心,負責各個系統的維護、二次開發。
> >由於部門太多、辦公場地不足,寺院專門成立了綜合部來解決這一問題,最後決定把寺院整個變成辦公區,香客燒香只許在山門外燒。部門多、當官的多,文件和開會自然就多,為了減少文山會海,綜合辦牽頭召開了N次,關於減少開會的會,並下達了"關於減少文件的文件"。同時,為了精簡機構、提高效率,寺院還成立了精簡機構辦公室、機構改革研究部等部門。
> >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香火錢和喝水的問題還是遲遲不能解決。問題在哪呢?有的和尚提出來每月應該開一次分析會,於是經營分析部就應運而生了。分析需要很多數據和報表,可系統總是做不到,於是每個部門都指派了一些和尚手工統計、填寫報表、給系統打工。
> >寺院空前地熱鬧起來,有的和尚在拼命挑水、有的和尚在拼命念經、有的和尚在拼命協調、有的和尚在拼命分析……忙來忙去,水還是不夠喝、香火錢還是不夠用。什麼原因呢?這個和尚說流程不順、那個和尚說任務分解不合理,這個和尚說部門介面不清、那個和尚說考核力度不夠。
> >只有三個人最清楚問題之關鍵所在,那三個人就是最早的那三個和尚。說來說去,就是他媽的閑人太多了!他們說﹕"整天瞎分析個屁!什麼他媽的流程問題、職責問題、介面問題、考核問題,明明就是機構臃腫問題!早知今日,還不如當初咱們自覺自律一點算了!如今倒好,招來了這麼一大幫傻,一個個不幹正經事,還他媽的人五人六的,跟屎盆子一樣甩都甩不掉!"
> >又過了一年,寺院黃了,和尚們也都死了。人們在水井邊發現了幾具屍體,是累死的;在寺院裏發現了幾千具屍體,是渴死的。
------------------------------------------------------------------------------------------
自覺自律,很難。所以會有這種死結,永難破解。阿咪頭猴~
還好以前豬的公司因為沒錢而停止導入ERP系統,好家在!!否則就是災難的開始...
- Sep 26 Mon 2005 15:16
公司的DM
- Apr 05 Tue 2005 17:03
冷氣結冰囉!!
- Mar 27 Sun 2005 00:43
公司新網站開站囉
- Mar 26 Sat 2005 22:27
326去公司遊行囉
呃~簡單地說就是Mail server又掛了
老總看來有重要客戶的信件必須要保持溝通順暢
只好叫管理部人事姐姐call我去搞server囉~
很詭異地,垃圾信已經被我百分百封鎖了
怎麼我在家用WEB E-mail就會當掉呢??
別人的信比我多,偏又不會><
怪怪的 imap service...